选择回大汉的,自己想办法徒步穿越荒漠,生死交给上天。
同一时间,因宿醉未醒侥幸逃过抓走厄运的卫律得知李广利等人被匈奴俘虏,日夜兼程赶路回到玉门关,将此事报告河西大营。
河西不敢怠慢,火速传书长安。
……
……
刘屈氂越来越头疼。
他接替石庆成为丞相,不愿步石庆后尘,因此,接下率领众臣商议储君人选的差事后想方设法地和皇帝的宠臣、近臣们套关系,试图弄清皇帝的真实心意。
然而,皇帝的宠臣几乎个个人精,不论刘屈氂怎么试探、讨好,始终不漏口风,让刘屈氂很是为难。
公孙贺倒曾好意点拨,可若按公孙贺教导做事——
必定小命难保!
“难道我刘屈氂命尽于此?”
刘屈氂苦恼不已。
这时,他看到了张安世,想起张安世的父亲张汤生前是陛下手中的快刀,最擅长揣摩上意,张安世本人亦有过目不忘之能,做事更极尽小心谨慎之能事,入仕至今从不犯错。
于是,刘屈氂叫住张安世,向他请教:“富民侯深得陛下信任,可知陛下心仪的储君人选是——”
“身为臣子,怎可擅自揣摩陛下的心意?”
张安世笑容和蔼,态度却很坚决。
“可是……”
刘屈氂直言道:“一个月的期限快要结束,我必须给陛下一个交代。”
“丞相不知如何交代?”
张安世故作惊讶。
刘屈氂叹道:“朝臣们现在有接近七成的人认为四公主无论德行能力都适合成为储君,剩下三成的人虽然坚持此事不合周礼宗法,却无法提出更合适的储君人选。”
“既然如此,丞相何不如实上报?”
张安世口吻淡然,仿佛立储一事和他毫无关系。
“如实上报?”
刘屈氂苦笑道:“石庆如实上报,被陛下罢免丞相之职!我如实上报,必定成为第二个石庆!”
“丞相多虑。”
张安世微笑道:“陛下让石侯辞去丞相之职是怜他年迈,让他告老还乡,颐养天年,绝不是怪他没把储君人选的事情办妥。”
“——当真?”
刘屈氂不相信。
张安世:“陛下做事公平公正,有功必赏,有过则罚,绝不会让犯错的人得到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