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庆长叹一声,道:“我自幼饱读诗书,一心在史书上留下清名,所以处处严以待己,事事谨小慎微,如今却是……唉……”
石庆心里其实一直有私心。
推举四公主为储君这件事不论成功失败,他都会在史书上留下名字,但是——
“希望后世提到我的时候不会骂我是个庸碌无能又谄媚无耻之人。”
“丞相是当世鸿儒,又怎么可能——”
公孙贺试图说些好听话宽慰石庆。
这时,有阉人神色匆忙走来,对两人道:“大儒董仲舒病危。”
……
……
“董仲舒病危?”
听闻消息,刘彻皱眉。
对于董仲舒这位献上《天人三策》的儒学大师,刘彻的感情非常复杂——既喜欢董仲舒的才学,认为他的儒学思想能够巩固统治,又厌恶董仲舒试图通过儒家的圣王、仁义、天命等思想限制皇权的私心。
因此,他对董仲舒始终采用尊敬但不重用的态度,董仲舒和他的学生们提出的所有儒学主张、写作的儒学经典也必须经过他的筛选以后才能刊印成册,进入诸国郡县的学堂。
如今,董仲舒病危,刘彻既高兴又痛苦,叹道:“朕身边的老人终究是越来越少了。”
“需要派太医为董大儒诊治吗?”卫青问。
“不仅要派太医为他诊治,朕还要仲卿你亲自前往探视。”
刘彻吩咐道:“他是当世大儒,他的遗言举足轻重。”
显然,刘彻有意趁董仲舒还剩最后一口气,榨干他的利用价值。
“臣领旨。”
卫青知道皇帝的心思,恭敬领受。
……
看到当朝大司马大将军亲自前来探望,董仲舒的学生们纷纷出来迎接,董仲舒的妻子儿女们也毕恭毕敬地站在大宅前:“拜见大司马大将军。”
“不必多礼。”
卫青请董仲舒的家人及一众弟子起来,寒暄几句后随即进入卧室,对病榻上的董仲舒道:“陛下本想亲来,担心礼节繁琐,特命青代为探望。”
“陛下……陛下对臣……真是……”
董仲舒病得奄奄一息,根本无法下榻行礼,只能手指敲击木板代替行礼。
卫青见状,主动走到榻旁,扶起病痛虚弱的董仲舒,假意关切,其实低声道:“陛下派青前来,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先生为陛下完成。”
“什么事情?”
董仲舒虽然病痛虚弱,脑子却很清晰,闻言反问卫青:“陛下希望臣……希望臣最后为陛下做……做什么……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