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月生气闹情绪。
“你敢发誓霍去病他从来没笑话朕只会纸上谈兵吗?”
刘彻气急败坏。
李令月看向霍去病。
后者悠然道:“父皇日理万机,难免擅长谋划不擅长实战。”
“……这话也就从霍去病你们嘴里说出来,朕不会生气!”
说完,刘彻又开始搂着小孩絮絮叨叨,反复要求孩子长大后不要像亲爹那样当面顶撞自己,就算看不上自己好不容易想出的军事计划,也要像卫青那样保持笑容……
看着皇帝至今耿耿于怀的模样,卫青忍不住想起刘彻当年满未央宫追着霍去病要教霍去病学兵法却被霍去病以古兵法过时无用为由婉转拒绝的狼狈,内心深处开始暗暗期待孩子长大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
……
汉帝国皇帝和匈奴帝国大单于会面的日子终于到来。
为了这注定载入历史并被后世史官浓墨重彩书写的时刻,刘彻特意穿上最隆重的祭天大礼服,乌稚单于也戴上历代大单于只在举行祭天仪式时才会佩戴的龙纹金头冠。
伴着李延年呕心沥血熬夜写成的恢弘合奏,刘彻在卫青、霍去病的陪同下走上高台,与同样在左右贤王的陪同下从另一个方向走上高台的乌稚单于在高台正中位置相遇。
“终于见面了。”
见面的瞬间,两人不约而同地说道,一个用汉语,一个用匈奴语。
随后,两位至高无上的帝国君主相对坐下,各自的两位陪同人员也相对而坐。
紧接着,为记录这次盛会而跟随出席的史官、随时为君主记录核算合约条款内容细节的财政官员、君主遇上刁难时出面为君主争辩的辩论人才……如此林林总总数十人,全部坐在各自君主身后。
其中,汉帝国的人员中有两位华服女子。
她们显然是汉帝国皇帝最为器重信赖的女性,以至于被允许参加今日会议,其中一人甚至可以坐在冠军侯身旁,另一名女子的位置也高于寻常汉帝国官员,与负责记录此次盛会的汉家史官的位置并列。
匈奴一方暗暗想着,不少人都偷偷打量两人,试图找到两名女子得到汉皇帝陛下的器重的缘由。
可惜两名女子恪守汉家女子出门遮面的传统,面容用最近十几年开始流行于长安的名为帷帽的表面装饰着垂丝珠翠和半透明丝绸的帽子遮得严严实实。坐在汉皇帝对面的他们只能通过女子高挑优雅的身形、露出帷帽的如云发髻和风吹丝绸翻飞时露出的惊鸿一瞥想象她们的美丽容貌。
就在匈奴这边浮想联翩的时候,为参加今日盛会特意赶来的西域各国的王子贵族们也鱼贯走上了高台。
他们的位置设置在最外围,距离高台边缘不过半丈,正如他们的国家在汉帝国和匈奴帝国的碰撞中的一贯地位——左右摇摆、任大国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