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朝阳宫 5(1 / 2)

北国漫记 老画符 1631 字 17天前

周君内确实是不世出的天才,无论是道门的经论符箓还是内外丹法,俱精研深透集于大成,他把修行之人携来的经史子集佛杂著述一一归类,建集作注,融于道法;更有甚者,他竟将弟子门人私相授受的武功技法分门别类,融会贯通,创立了整套的朝阳宫武学。自周君内始,朝阳宫道家与中土道法散枝分流,自成一派。

此时祁连山中最后的僧人也已圆寂,阿波大寺里都是道家门人,朝阳宫在各地已经有了非常响的名头,门人出山,功勋显于世,不仅中土豪门大族纷纷托人把子弟送来寺中,更有西域王族后裔弃家来此修行,一时之间阿波大寺兴盛无比。

显赫声名之下,周君内心中却异常忧虑。道教虽然尊奉老子为其教主,但老庄的道家学说并非其修行的唯一源泉,其来源多端,形成极为复杂,所以道教既讲清静无为,又讲神鬼仙道,还与儒家兼通,习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术业。道教推崇的祖师们,往往都不像道人,如鬼谷子被道家尊为兵仙,他在山中设馆招徒,前有弟子庞涓、孙膑,领兵争锋天下,后有苏秦、张仪,游说诸侯,合纵连横;汉末太平道张角兄弟,以《太平经》秘授世人,建立天下十方,自号冲天将军,头戴黄巾举事,致汉家四百年基业崩塌;天师道张道陵之孙张鲁雄据汉中三十年,降曹操后,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南朝道人陶宏景隐居山林,干预朝政,被称为“山中宰相”。到隋朝时,道家宫观中犹多有讲兵家、修方术、练技击的。

朝阳宫充斥着各门各派的信徒,大家教义不一,行为各别,多数人是为名利而来,因此习武练气的多,治经修典的少,放浪形骸的多,潜心向道的少,世家子弟习得丹气武技,即刻下山谒见帝王,建功立业,有多个朝阳宫同门在战阵上一决生死,更有门人为盗为奸,称霸一方,长此以往,道将不道,法将无法,道统湮灭,为期不远,须改弦更张,去俗存道,重回老君清静之法,才能让道德法统永续流传。

周君内思虑长远,但朝阳宫习俗养成已非一日,师父师伯们犹在纵酒嬉戏,欲改张须得潜移默化。周君内名义上是魏同的弟子,实际上魏同没授他一技一法,魏同的师兄们把自己的绝学都传给了周君内,他们才是周君内真正的师父,周君内对所有师伯都执弟子礼,态度甚是恭敬,对他们的弟子也很客气,从不摆掌教的架子。当魏同等人先后逝去,细心的人就发现掌教有不少变化,周君内原来常居于法堂,平时多着灰色大袍,渐渐地他前往大殿领经的时候多了,穿法衣的时候多了,头巾式样更是多变,端居时戴浩然巾,练功时戴紫阳巾,登坛时戴冲和巾,手执拂尘大袖飘飘,仙风道骨望之神然,于是就有弟子仿效起来。

周君内自做了掌教,一直以师兄弟们的弟子为弟子,道法技艺倾囊相授,绝不藏私,四十岁那年他开始招收徒弟,十年之内,前后有魏天风、王远平、范虚、安仲期、独孤法言、武显扬六人投到他的门下,魏、王、范、武四徒是汉人,安仲期是定居中原的胡人,独孤法言是鲜卑人,六人之中魏天风年龄最长,投师最早,武显扬年纪最小,入门最晚,但众人公推武显扬最为出众。周君内对待自己的弟子与其他门人无异,从不私下授法,除了要求他们常着道服,每天早晚课须得准时到场,也无过多指点。

自宗典始,除了继承祖师法统的掌教,朝阳宫中其他人都没有固定职司,事务都是由掌教或师父临时指派,宫中既无科仪,也无戒律,入道无门槛,拜师无规矩,来人只要说是某个弟子引介而来,阿波大寺都会收留,哪位道长看你顺眼,即可收你为徒,你看哪位仙长道高,就可拜他为师,信众香客奉献的礼金财物,各人任意支取,也无人看管。

阿波大寺隐于深山之中,周围除了林木,没有其它物产,道人衣食全靠香客和弟子们的奉献,有一年大雪封山,长达半年香客们无法拜谒,寺里粮米皆尽,自周君内以下都得节食,宫中皆有怨言,周君内于是任命师兄葛浩的大弟子孙法尘为库房,负责统筹寺里财物礼金。孙法尘精于算计,做事公平,自他上任,寺库充足,衣食无忧,大家都觉得掌教这个任命非常恰当。第二年,周君内又任命另外一位师兄的弟子为知客,负责接待安置上山的香客,香客们宾至如归,纷纷夸赞这个知客善解人意应对得当。半年后,周君内又任命了典造,负责建造修缮,一时寺里破败尽去,焕然一新。三年之内,中原宫观具有的客、寮、库、帐、经、典、堂、号八大执事,周君内任命了七个,只有负责引领诵经的高功之位还空着。